历史名人
【杜 严】杜严(1875--1938),字友梅,博爱县清化镇二街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二甲进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留学日本政法大学。回国后,受职翰林院编修,派赴河南筹备咨议局。清宣统元年(1909年)当选河南省咨议局议长,后历任河南省民政长,河南省都督府秘书,河南省第二届众议院议员及广西省政务厅长等职。杜严还积极协助李敏修先生创办“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为河南省选派了不少赴国外深造的留学生。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潜心营办实业,力图实业救国,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爱国实业家。曾先后参加组建和创办"中原煤矿公司"、"宏豫铁公司",对近代河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聚奎】刘聚奎(1919--1984),博爱县柏山镇柏山村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豫北工委委员,道清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晋豫军区赵谭支队二大队政治部副主任,新三旅九团政委,新七旅二十团政委,太岳军区五分区司令员,太岳军区三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豫西军区二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太岳军 区一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15纵队43旅旅长,中共人民解放军178师政委,四川省川北行政公署副主任,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省委委员、省政府党组书记,西安国营八四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政协陕西省副主席、党组成员等职。在抗战时期,在家乡建立了一支800多人的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为巩固豫鲁抗日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晋南战役中,顺利完成了牵制和堵截敌人南下的任务。在晋中战役中,创造了董村阻击战模范战例,受到了徐向前司令员的赞扬。在解放太原战役中,围歼小店守敌,出其不意攻下松树坡,又一次作为模范战例写入“太原战役”总结。在豫西剿匪中,积极配合军区部队剿灭匪部,有力地支援了我军进军大西北。建国后,在剿匪反霸、民主建政、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生产、军工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做出了新的贡献。他的一生,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 岩】李岩(1606--1644)名信,号威,博爱县孝敬镇唐村人。出身贡生,精枪、拳、箭术,好施尚义。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入李自成起义军,官制中营(中央)制将军,成为李自成的谋主。他早年与二哥李仲、温县陈家沟姑表陈奏廷在唐村千载寺、三圣门(祠)、太极宫拜师研拳,研创“太极养生功”。因写《劝赈歌》和捐赈饥民被官府追捕。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军进入河南,在千载寺聚将,李岩加入起义军队伍。他先后提出"取天下以人心为本"、"均田免粮"和"迎闯王、不当差、不纳粮"等宣传口号,深受民众拥护,推动了革命战争的发展。崇祯十七年起义军进北京后,李岩及时向李自成提出了四项政略建议,未被采纳。后因李自成听信谗言,将李岩冤杀,导致起义军的最终解体。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特别强调:“李岩的悲剧永远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