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爱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时间:2021-03-16 来源:博爱县财政局

关于博爱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1年3月6日在县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

博爱县财政局局长  杨国庆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博爱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县财政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迎难而上、担当作为,切实服务“六稳”“六保”任务落实,为抓好疫情防控赢得了主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住了阵脚,实现财政收支总体平稳运行。

(一)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07500万元,执行中按照法定程序调整为100000万元,实际完成10019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0.2%,增长0.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1077万元,非税收入完成49119万元。

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90009万元(含提前告知的上级转移支付、上年结转、调入资金等),执行中因上级追加转移支付、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预算调整等因素,支出预算调整为266140万元,实际完成25907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3%,增长6.9%。预算执行中,县财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国库资金调度,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01万元,增长0.3%;国防支出32万元,下降15.8%;公共安全支出12755万元,增长0.3%;教育支出39813万元,增长1.6%;科学技术支出3892万元,增长8.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200万元,增长9.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1917万元,增长14.2%;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39982万元,增长26.0%;节能环保支出9519万元,增长5.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238万元,下降63.8%;农林水事务支出25232万元,增长3.3%;交通运输支出21124万元,增长418.4%;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0162万元,增长68.9%;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968万元,下降51.2%;金融支出201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3916万元,增长19.9%;住房保障支出6972万元,增长206.6%;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496万元,增长373.4%;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10万元,增长15.7%;其它支出2194万元,增长218.0%;债务付息支出2746万元,增长42.1%。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47300万元,实际完成45513万元,为预算的96.2%,增长28.2%;支出预算为43755万元,执行中由于发行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因素,支出预算调整为74758万元,实际支出7360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5%,增长186.7%。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为68186万元,实际完成70340万元,为预算的103.16%,增长7.1%;支出预算为63940万元,实际完成64346万元,为预算的100.63%,增长0.7%;当年收支结余5994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0年,我县收到上级下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15万元,实际安排国有资本预算经营支出15万元,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均为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结余为0万元。

(二)2020年政府债务情况

上级财政核定我县2020年政府债务限额1886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205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68100万元。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合计166019.2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04517.28万元,专项债务余额61502万元。全县政府债务余额低于核定的限额。

2020年,我县共发行政府债券79813万元,其中:一般债券33169万元(新增一般债券24900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8269万元);专项债券4664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40000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6644万元)。

2020年,我县政府债券还本付息21721.42万元,其中:还本17766万元,付息3955.42万元。

(三)落实县人大决议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统筹各项资金,扎实保障疫情防控。一是抓好疫情期间应急保障。建立资金预拨、预警补充机制,拨付各项资金2219.86万元支持疫情防控,争取国开行疫情防控应急专项贷款2500万元,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家定点医院采购呼吸机、麻醉机等设备。二是推动县乡村三级卫生防疫能力提升。统筹抗疫特别国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补助等资金2948万元,用于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及P2实验室、县疾控中心P2实验室、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隔离点和村卫生室建设,购置负压救护车、检验检测仪器等设备。三是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安排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资金433万元,支持1家口罩生产企业和1家药品企业的生产动员能力提升,保障县医药公司做好药品、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储备。四是强化重点人群防疫。安排资金290万元,严格按照规定范围、检测标准和疫苗购置需求,做好八类人员核酸检测和疫苗紧急接种资金保障。五是加快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新争取上级资金6100万元,用于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县中医院病房医技楼建设。

2.用足各类政策,助力经济回暖复苏。一是积极服务复工复产。制订《博爱县疫情防控期间工程招投标及政府采购工作流程》《疫情防控期间建设工程招投标及政府采购活动防控措施工作方案》,在全市率先恢复项目招标,为项目开工创造条件。二是大力争取上级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牢固树立“让项目等资金”的理念,成立专项债工作专班和指导组,为项目谋划提供全链条服务,产业孵化园等8个专项债项目成功发行,争取资金4.0亿元。三是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全面落实支持疫情防控等税费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逐户对照、网格管理,累计减税降费1.03亿元,为292家符合条件的租户减免房租204.8万元,帮助市场主体减负脱困、恢复发展。四是支持企业赋能增效。帮助伊赛、新开源等企业纳入国家和省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支持馨之源等7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协助金鑫恒拓、金隅等企业争取先进制造业、创新引导、外经贸发展等资金3000万元。五是优化融资服务。积极搭建“政、金、企”合作平台,运用贷款贴息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995万元,为涉疫情防控企业发放贷款1.93亿元。围绕城区道路路网项目,协助腾飞公司与建设银行达成3.5亿元贷款,这是建设银行在全省首次为民营企业承建县级PPP项目提供融资贷款。

3.完善各种机制,着力保障民生支出。一是将“三保”足额纳入年度预算。在年度预算编制中,全面梳理排查“三保”支出事项,充分考虑各项增支因素,根据年度可用财力,优先将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足额纳入预算,不留支出硬缺口。二是完善保障工作机制。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将“三公”经费及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13.5%,加大资金盘活、统筹力度,在县人行设立工资发放专户,强化民生支出保障。三是优化支出结构,推动民生事业发展。按照“厉行节约、合理开支”原则,保障县直幼儿园(新园)、光智中学科技楼、体育健身中心、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项目有序推进,城乡低保、城乡医保等民生政策财政补助标准持续提升,全县教育、社会保障等主要民生类支出完成2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

4.深入各个领域,服务重大战略实施。一是保障打赢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手抓好资金保障,一手抓好风险防控,全县专项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同比增长13.4%,节能环保支出同比增长5.5%,“双替代”、山水林田湖草等重点项目资金保障走在全市先进行列,隐性债务化解超额完成任务,政府债务风险实现稳步下降。二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协助孝敬镇争取1000万元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资金,美丽乡村、“四好农村路”、农村户厕改造等项目深入实施,项目建设成效持续提升,农业农村支出同比增长24.3%。三是倾力服务高铁新城建设。新统筹一般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3.13亿元,集中用于太焦高铁焦作西站综合客运枢纽、高铁站前广场等相关工程建设。四是提早谋划2021年重点项目。围绕全县战略布局,已谋划申报2021年专项债项目23个,所有项目均已录入财政系统新增债券需求,北部山区水系一期工程等5个项目已入库或通过第一阶段审核。

5.调动各方力量,切实抓好收入组织。一是优化疫情期间收入服务。采取“两简(减)两延”的服务方式,简化征管程序,优化减税降费措施,延长纳税申报期限,延伸网络办税缴费服务,切实降低疫情影响。二是加强重点税源管理。7个税收工作专班深入开展疫情期间税源调查,复工复产后跟踪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管理。三是着力强化综合治税。多部门联动形成征管合力,推动成立博爱县道路运输业协会,建立完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信息共享机制,车船税同比增长113.0%,建筑业税收同比增长14.9%。四是抓好非税收入组织。优化非税收入服务方式,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增强票据源头控制作用,完善以票控费、以票促收管理机制。五是提升国资经营收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房屋出租管理,组织房屋土地租赁权拍卖会6场,总计成交额693.3万元。

6.落实各项措施,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一是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及时做好2020年预决算信息公开,将预算单位所有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目标填报公开范围,选取2项民生支出试行全过程绩效评价,开展2期专项业务培训。二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规范报废资产集中处置,严格新增资产审批,优化资产划拨调配,驳回不合理配置事项61批次,节约资金212万元;办理无偿调拨38批次,节约资金622.54万元。三是严格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全年评审建筑能效提升、专项扶贫、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404个,送审投资金额12.64亿元,审减资金1.31亿元,平均审减率10.36%。四是强化政府采购监管。完成采购144批次,成交金额32982.08万元,节约资金3258.27万元,节支率9.17%。五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全面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强化直达资金常态化监督和财政扶贫资金监管,对9个乡镇(街道)财政资金安全检查进行“回头看”,对县残联等3家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开展专项检查。

各位代表,2020年县财政工作不畏艰难、逆势前行,稳住了大盘、兜住了底线,为“十三五”收官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回顾过去的五年,县财政爬坡过坎、负重前进,顶住了重重压力,经受了层层考验,在困境中实现稳中有进、提质增效,为“十四五”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五年来,在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拓展的情况下,强化综合治税、优化服务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迈上新的台阶。

二是财政服务方式更加丰富多元。五年来,我县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先后组建PPP中心和投融资服务中心,灵活运用各类政策工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城区道路路网、污水处理及水系提升等PPP项目、专项债项目成功落地实施,并将政府债务率有效控制在合理区间。

三是民生领域保障更加精准有力。坚决落实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的要求,克服收支矛盾,优化支出结构,每年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保持在80%以上,其中:2020年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较2016年增长227.8%,五年累计达到1.67亿元。

四是财政管理机制更加规范高效。优化财政事项审批程序,调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严格预算管理约束机制,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推动政府采购改革,加快非税收入征缴、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进程,财政管理效能稳步提升。

五是财政运行状况更加公开透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有效落实,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报步入正轨,财政预决算信息、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内容不断充实、完善,公共财政属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谋划,归功于全县人民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其中满载着县人大的关心和指导、凝聚着县政协的智慧和力量、浸透着财税部门的艰辛和汗水,是全县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成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以及今后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重大支撑性财源不足,新的税收尚未形成规模;二是受疫情和经济转型影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过紧日子”的思想还需进一步树牢;三是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尚未压实,低效支出仍然存在,预算法治意识、绩效意识需要持续强化。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强化措施,认真分析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情况

(一)指导思想

2021年,全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保基本和守底线,深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提质增效,确保更可持续;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做好重大战略任务保障;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深入贯彻“过紧日子”的要求,兜牢“三保”底线,保障改善民生;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支出使用效果,保障“六稳”“六保”任务落实,服务“三城四县一枢纽”战略实施,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05200万元,增长5.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89654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00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资金8000万元,上年结转7070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19924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3685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7.2%,加上上解省、市支出及债务还本支出16239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219924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403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上年结转等1555万元,收入总计41855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1972万元,加上调出及债务还本支出等9883万元,支出总计41855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1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2965万元,预算支出65493万元,预计收支结余747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1324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1年,我县收到上级下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12万元,实际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2万元,县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均为0万元,当年预算收支平衡。

按照《预算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预算草案在人代会批准前,可预安排部分支出。截至2021年2月底,县级已预拨资金1550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1051万元,主要用于保障1—2月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项目支出4450万元,主要用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城市运行等方面支出。

目前,上级财政尚未下达我县2021年政府债务限额和债券资金。年度预算执行中,我县将严格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在限额范围内合理做好债券申报工作。待本年度限额、资金下达后,另行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报县人大审批。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一)以发展为中心,集中力量培育发展动能

一是畅通向上对接渠道,全力服务重大战略实施。盯紧上级重大战略部署,捕捉政策、资金供给变化,拿出高质量项目向上对接,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大盘子”,保障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实施。紧跟高铁新城等专项债项目进展,综合运用PPP等工具,放大资金撬动作用。二是坚持项目为王,支持招商引资和“百园增效”。优化财政服务保障方式,促进“飞地经济”和“总部经济”发展,围绕“百园增效”行动支持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推进资源盘活,服务项目落地。三是减负赋能同向发力,蓄积产业发展优势。落实减税降费延续政策和新增政策,完善融资服务,优化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的措施机制,最大限度用好用足国家和省级政策、资金,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四是紧扣全域旅游,推动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建设,保障北部山区水系、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实施,支持文旅康养项目建设,确保资金投入与污染防治攻坚任务匹配。五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保持财政投入力度,保障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产业强镇建设,扶持良种企业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实施,促进城乡协同发展。

(二)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加强民生保障

一是筑牢疫情防控保障防线。将疫情防控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根据疫情趋势做好资金需求评估、测算和统筹调度,加强防控物资储备管理,保障核酸检测、疫苗接种、设备配置和基础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体系能力提升。二是兜紧兜牢“三保”底线。足额编列“三保”年度预算,坚持库款优先拨付,加强工资专户管理,做好形势分析预判,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三保”有效保障。三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学前教育建设发展,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支持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落实教师待遇政策,推动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成效提升,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全民参保计划,强化残疾人、孤儿、特困供养等重点群体保障,做好优抚和军人权益保障,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五是丰富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支持体育健身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服务文明城市创建,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支持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三)以质量为中心,集中力量抓好收入组织

一是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对全县企业实行属地管理,有序做好县直企业向乡镇(街道)下划工作,调整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发挥乡镇(街道)就地就近优势,夯实财政增收基础。二是完善重点税源管理机制。盯紧收入大盘,算好征管细账,做好重点企业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加强涉税服务监管,提升税收征管质量。三是完善综合治税治费协作机制。强化涉税涉费部门协调,加强征缴过程管理,拓展部门数据交换渠道,推进治税治费协作机制建设和常态化运行,形成征收管理的特殊优势。四是完善非税收入服务机制。严格执行《罚没财物管理办法》等非税管理制度,做好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征收职责划转服务,按照乡镇(街道)新的权责清单,指导做好非税收入管理,扫除征管盲区,提升征管成效。五是完善信息化管理工作机制。依托发票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加快推进税收、非税收入信息化管理机制建设,优化服务方式,做好信息运用,提高征收效率和管控能力。

(四)以安全为中心,集中力量强化风险防控

一是坚决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把“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加强支出事项审核,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深入挖掘节支潜力,增强财政平衡能力。二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格在债务限额内举借新增债券,及时清偿到期债务,积极化解隐性债务,做好债务支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逐月做好债务数据指标监控测算和风险评估,将政府债务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三是加大资金资源资产盘活力度。及时收回沉淀闲置资金,规范暂付性款项管理,优化资源资产综合开发利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管理,带活土地经营市场,提升资源资产使用收益,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四是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财政内控监督,增强基层财政力量,健全财政监督体系,推进财政监督与其他监督协同贯通,及时排除风险隐患。

(五)以效益为中心,集中力量优化管理机制

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推进零基预算管理改革,深化预决算信息公开,建立能增能减、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突出资金绩效导向,探索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将政府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三是优化直达资金管理使用。加强直达资金运行管理,优化资金分配拨付,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与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衔接,保障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成行政事业单位重点资产信息核查,摸清资产存量,定期清查盘点,推动资产从严配置、规范管理、合理调剂、高效使用。五是加快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进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应用,试行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指导各单位健全政府采购内控制度,提升政府采购绩效。六是提升政府投资项目评审质效。提高评审队伍综合素养,提升评审专业能力,严格评审时限落实,推动项目评审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

各位代表,2021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充分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我县积极推进“三城四县一枢纽”发展战略,奋力谱写博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