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目录-->政府办文件
博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博爱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作者:博爱县政府管理员   来源:博爱县政府    时间:2016-04-19   浏览: 人次

 

博政办〔2016〕 18 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博爱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4月11日


博爱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事业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和实现全县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国家、省、市卫计委“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博爱县“十三五”规划精神和要求,特制定博爱县“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卫生工作以卫生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适宜的医疗保障;大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全国创建基层中医药先进县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评审验收;县中医院被省中管局评为“二级甲等”中医院,率先在全市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调解成功率100%。新农合连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参合率连续两年达100%,县外转诊率连续三年保持在10%左右,呈现出“两升两降”(补偿比上升、群众收益率上升,人均住院费用下降、药占比下降)的良好局面,群众在基层就诊的自觉自愿性明显提高,基本实现90%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工作目标。

(一)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妇幼保健体系基本形成,预防保健和疾病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2015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11.0/十万,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全县城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5%,农村达80%。孕产妇中、重度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2.3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到9.98‰、8.73‰。全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连续5年在95%以上。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症状者转诊率达98%,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正规治疗率达100%,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技术培训率达100%。大力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宣传,临床医护、检验等专业人员上岗培训率达100%。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二)狠抓卫生项目建设,医疗服务体系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县争取中央投资项目76个,竣工项目71个,主体完工3个,开工建设项目2个,项目总投资7196万元。重点建设了县人民医院和10个乡镇卫生院,投入255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51个,公共服务中心正在施工建设中。

(三)卫生资源指标不断提升,保障群众基本就医需求

2015年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2张;每千人拥有护士数达到1.6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助理医师)2.2人。

(四)新农合制度逐步完善,群众受益水平不断提高

2010-2015年参合人数增加到330063人,参合率由2010年的99.4%增加到2015年的100.0%。2011年建立新农合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将新农合政策咨询、转诊办理、参合信息修改、儿童大病救助审批等业务集中,一次性办理,达到服务环境优越化、服务行为规范化、办事程序简变化、办事效率提高化。为推进我县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平稳推进,认真开展基线调查及测算,制定了《博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博爱县新农合总额预付考核方案》,实施开展了多项惠民政策。对恶性肿瘤、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等特殊病种,以及Ⅱ期及以上高血压病、冠心病(非隐匿型)、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肝硬化失代偿期、结核病(免费项目除外)、精神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癫痫病及丙型病毒性肝炎等慢性病门诊费用均纳入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慢性病、特殊病门诊补偿不设起付线,按门诊治疗费用70%的比例补偿。

(五)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

2010年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12月在一体化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2年4月1日起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所购药品全部执行网上采购并严格执行招标价。落实药品配送承诺制保障药品质量,药品配送企业与政府签订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质量安全承诺书,配送企业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把药械购进资质关、质量关、标准关、储存运输关,实行十项公开承诺,严格自律,保证销售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构建药械安全信用体系,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用药用械安全有效。

(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按照《焦作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制订完善了《博爱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与财政、人社等部门结合,每半年对各单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2015年8月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工作。截止10月底,全科医生签约率完成市定任务80%。

(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010年,按照《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结合各乡镇卫生院实际,初步建立了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医德医风和群众满意度为依据的绩效考核方案,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明显提升。

2012年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先后推进了四项工作。一是法人治理提高公立医院运营效率。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成立了“三院合一”的博爱县县级公立医院理事会,先后召开理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博爱县县级公立医院章程》和《博爱县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招聘计划》,促进了公立医院的规范运作,有效提高了公立医院运营效率。2014年公立医院招聘人员7人。2015年度计划招聘30人,拟聘用13人。二是扎实城乡医疗联合体,优化医疗资源。医疗联合体的核心就是“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博爱县紧紧抓住这个根本,在全市率先开展并完善县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与焦作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签订了医疗联合合作协议,各乡镇卫生院与县人民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县域医疗联合内涵建设,建立完善医疗联合、义诊帮扶、药师查房、培训等制度和台帐,完善上转、下送工作制度和各项优惠措施,上级医院定期组织专家、业务骨干到基层坐诊、授课、指导工作,医疗联合建设日趋完善。县人民医院组成由30余名专家组成的义诊帮扶团,采取驻点服务、帮扶带教、业务指导、送医下乡等方式,开展每月一个乡镇,每周一次的帮扶。三是大胆探索,优质资源全县共享。依托县医院供应室,建成焦作市首家县级医疗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在全县开展医疗器械集中消毒供应。四是第三方调解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按照“政府统管、堵疏结合、风险共担”的思路,从源头上解决医患纠纷。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由政法、公安、司法、信访、卫生等部门组成的博爱县医疗纠纷协调处置领导小组和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医疗纠纷处置和打击“医闹”行为。制订了《博爱县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长效机制。鼓励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参保,解除医院、医生后顾之忧,为县域医疗卫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该项工作运行以来,案件调解率100%。

二、“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但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仍未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卫生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经济社会进入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对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政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认识深刻到位,对卫生事业建设高度重视,财政投入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发展卫生事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但是,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三五”期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而引发的人口流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和意外伤害等一系列社会及公共卫生问题,使现行卫生管理体制、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社会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在继续保持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旺盛需求的同时,将对多层次、多样化、多种类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十三五”时期是深化医改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当前,在推进医改过程中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卫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形成。二是医药卫生管理职能过于分散,部门协调难度大,难以统筹使用卫生资源,也难以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协调发展,形成合力。三是公立医院改革深层次矛盾突出,维护其公益性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改革难度大。

(三)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1.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趋升。疾病防控任务艰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隐患较高。慢性非传染疾病、精神疾病社会负担沉重。近年来,我县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明显。

2.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保障程度、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保障范围虽不断扩大,但保障程度和保障水平还十分有限,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负担的医疗费用比例还比较高。

3.卫生发展模式亟需转变。当前,“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仍主导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以健康为中心”的分工协作格局还未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卫生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新的健康和卫生发展理念要求医疗卫生发展方向和模式进行根本性转变,从“治疗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促进健康”为中心,并带动服务体系、管理体制、保障制度、运行机制、投入结构等制度性创新。

三、“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要求,从博爱县情出发,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加快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投入,改善民生,促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县城乡居民提供,使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立足县情,按照国家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强基层、可持续的体制机制。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促进有序竞争。

――坚持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医药卫生服务五大体系协调发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和协调性。

――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实现中西医、中医药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领卫生工作,到2020年,实现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药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城乡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明显缩小,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明显增强,城乡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具体指标

1.健康指标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同年度、同地区平均水平,针对主要死亡原因实施有效干预。

2.工作管理指标

疾病预防控制指标

――结核病防治指标。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保持在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疫苗针对疾病指标。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5%。

――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控制指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血压和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40%。

――职业病防控指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60%以上。

3.妇幼卫生指标

――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85%以上;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

――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85%以上。

4.公平保障指标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达到80%以上。

――城乡较大规模集中供水现场卫生监督检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

――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380元以上。

5.卫生资源指标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66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2.5人;

――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达到5张;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                                                                      

四、“十三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合理规划农村卫生资源。鼓励县级医疗机构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提高城乡医疗技术水平,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建立起以政府举办为主导、民营机构为补充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2.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完成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改造任务,保证开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严格落实乡村医生考核制度,加强对乡村医生准入、执业管理,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

3.促进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症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业务培训,规范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内容,有效推动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大力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1.强化监管,规范诊疗行为。强化卫生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切实履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职责,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质量、抓安全、抓服务上。严格执行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以实施临床路径和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为重要抓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医疗费用。继续优化医疗机构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努力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合理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全力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大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加强临床药事管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质量。认真贯彻实施《护士条例》,稳定护理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护士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努力改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为中心,突出抓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分级护理原则落实、护理质量与安全,努力提升护理服务和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标准、更规范、更人性、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加强和完善县、乡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检测能力。

1.开展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领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预警。建立覆盖全县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坚持“高度警惕,有效防范”,完善疫情报告动态网络管理,做好疫情监测。

2.加强疾病预防工作。严防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蔓延。提升计划免疫工作水平,继续保持计划免疫高接种率。特别做好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霍乱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积极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将卫生防病工作延伸到所有家庭、居民。

3.强化精神疾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对重点人群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控制精神疾病患病率上升趋势。协调各类资源,共同参与防控,减少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

(四)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

1.健全卫生监督执法运行机制。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执法主体,执法监督职能集中委托给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进一步探索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监督网络,将卫生监督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执法工作。

2.完善卫生监督综合执法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充分利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方位开展卫生执法监督。

(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

1.建立完善全县统一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健全全县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逐步建立起包含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在内的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2.加强和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分级分类对辖区内急诊科人员、突发事件应急救治人员和卫生应急管理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控制能力和保障能力。

(六)加强妇幼卫生工作

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的保健工作。

1.加强母婴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县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产科和儿科建设,提高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处理孕产妇难产和新生儿急救能力。

2.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落实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改善儿童营养状况;加强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婚前保健技术服务,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年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3.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与报告制度。

(七)大力发展中医事业,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1.进一步完善中医服务体系。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综合服务能力和中医专科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中医科;所有村要有一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生。

2.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执业中医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继续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中医临床骨干,乡村医生中医知识规范化培训率达到100%;继续开展中医继承教育和西医学习中医培训工作;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高乡村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继续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带动全县医疗水平的提高。

(八)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继续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新农合长效筹资机制,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提高住院保障水平。与相关部门结合,完善新农合与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全面推行门诊统筹,进一步扩大慢性病及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范围,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严格规范基金封闭运行,强化费用控制,确保基金安全。

2.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十三五”期间,继续抓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及相应的经费补偿政策的落实,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方案,建立药品零差率销售长效补偿机制。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医疗保障等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相一致。

3.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定编定岗工作,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全员聘用制和聘用合同管理制。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与其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水平挂钩。

4.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制定并实施公立医院设置与发展规划,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进一步建立电子病历,推进施行《电子病历基本规范》,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九)重要卫生项目

以卫生建设项目为牵引,全面提升我县卫生服务能力。根据国家“十三五”卫生项目规划及我县实际,积极争取并实施以下项目。

1.全力争取并实施中央投资建设卫生项目。根据国家“十三五”卫生项目规划及我县实际,积极争取中央投资卫生项目,争取中医院病房楼建设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提高卫生服务能力。

2.多措并举,为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为县级医疗机构配备急救医疗设备,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必备的医疗设备,提升农村卫生及基层卫生的服务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一)用项目助推卫生事业发展

加强与上级卫生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为我县争取卫生项目建设资金。利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全覆盖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同时,其它医疗机构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积极使用并达到规定比例。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人事制度和考核机制,在乡镇卫生院实施绩效工资,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明显提高基层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加强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进支付方式和支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医疗联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促进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打造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持续深入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创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中青骨干,着重打造专业化优秀团队。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健全引进人才和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卫生人才队伍活力。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持续实施卫生文化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卫生文化引领未来、凝聚力量的作用,不断提高卫生行业软实力。切实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卫生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完善舆情监测机制,搞好卫生宣传策划,弘扬行业主旋律,树立卫生队伍的良好形象,营造有利于卫生改革发展的舆论氛围,确保各项卫生工作健康协调发展。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