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首页 今日博爱 博爱概况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网站地图 智慧金服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博爱概况

 

博爱县位于焦作市西邻,总面积427.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779.51公顷,辖清化镇、鸿昌2个街道,柏山、月山、许良、磨头、孝敬5个镇,金城、寨豁2个乡,204个村、11个社区,总人口40万人。

地名由来  秦时属野王邑,汉时属河内郡,唐时设太行县,之后长期属河内县。1927年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的“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

区位优越  郑太、焦枝、侯月3条铁路在县城北部交会,拥有华北大型铁路编组站和以晋煤外运为主的亿吨货物通道——月山车站。2020年12月12日,焦作西站与太焦铁路开通同步启用,博爱县迈进高铁时代。晋新、菏宝、焦桐3条高速公路横贯全境,连固线、乌海线2条国道,郑常、长邵、博许、卫柿4条省道纵横交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资源丰富  拥有储量丰富的黏土、铝矾土、铁矿、石灰石等20余种矿产资源。与煤炭大省山西毗邻而居,是豫北地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拥有蓄水量2070万立方米的青天河水库,水资源供应充足。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两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均途经博爱。西气东输博爱站是西一线进入河南省的第一个分输站,山西煤层气 “端氏--晋城--博爱”煤层气输气管道项目终点到达河南省博爱县磨头镇。丰富的煤、水、气资源,加之优越的区位交通,发展工业条件得天独厚。

景色优美  青天河风景区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和河南省旅游度假区,被誉为“北方三峡”;建于金代的月山寺,是八极拳发祥地和中原四大名寺之一,乾隆皇帝曾3次来此巡游;县城西部拥有我国纬度最高、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竹林,具有独特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和景观价值;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的青天河摩崖由青天河北魏摩崖石刻和石佛滩隋唐摩崖石刻两部分组成,对研究我国古代军事、交通、文化、宗教及石刻、书画艺术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李商隐文化园、幸福湖公园、博竹苑等6个国家AA级以上景区,以及花间巷、知青村、探花庄、下伏头、许湾、柏山等多个网红打卡地。

特色产业  全县可分为3条经济带,一是中部工商业经济带,面积约95平方公里,是全县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耕地最少、工商业最发达、经济最活跃的板块,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工业区就位于该经济带。二是南部高效农业经济带,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拥有蔬菜基地、鲜果基地、四大怀药种植基地和以肉牛、生猪、蛋鸡为主的养殖基地,集约化高效农业全省领先。三是北部山区旅游矿产资源经济带,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主要有旅游业、林果业、矿产品开采加工业和运输业等。

县城名片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

 

博爱县建县较晚,但这片土地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夏朝时,建立冀州覃怀之域,隶属于“覃怀地”;商朝时,因距离殷都较近,属畿内所辖,有商畿旧地之称;周武王时,设野王邑,隶属于野王邑;战国时,先后隶属于郑国、晋国、魏国、韩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为郡县制,改野王邑为野王县,隶属于三川郡野王县;西汉时,归冀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东汉时,归司隶河内郡野王县管辖;三国时期,归曹魏治理;两晋时期,归司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北魏时,归怀州河内郡野王县管辖;隋朝时,改野王县为河内县,归河内郡河内县辖;唐武德三年(620年)由河内县析出,设太行县,县治清化镇。武德四年(621年)废太行县,仍归属河内郡河内县;五代时,归怀州河内县管辖;北宋时,属河北西路怀州河内郡;金代时,归河东南路怀州郡河内县管辖;元朝初期,归怀孟路总管府河内县管辖,仁宗延佑六年(1319年)改怀孟路为怀庆路,归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怀庆路河内县管辖;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怀庆路为怀庆府,归怀庆府河内县管辖;清同明制;民国2年(1913年)废怀庆府,保留所辖的怀府八县,河内县更名为沁阳县,归沁阳县管辖。民国16年(1927年)8月,冯玉祥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将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地区划出,增设博爱县,县治清化镇,直属河南省辖。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博爱县归平原省新乡地区管辖。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博爱县归河南省新乡地区管辖。1959年划归焦作市管辖,1960年撤销博爱县建制,改设博爱、阳庙、金城、界沟、红旗5个公社,1961年10月,恢复博爱县建制,仍归新乡地区管辖。1983年9月1日,新乡地区撤销,博爱县划归焦作市管辖至今。

1927年8月博爱建县时,全县人口28.49万,面积587平方公里。1947年7月4日后,经过多次区划调整,博爱县大沙河以东大部分村庄,及阳庙镇、苏家作乡陆续划归焦作市管辖,全县面积减小150多平方公里。

1、博爱竹林、竹器

(图为博爱竹林)

 

博爱竹林是黄河流域以北地区最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型竹林。

博爱竹林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中国先秦古典《山海经》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太行山下、丹水河畔已竹林繁茂。汉以后,政府在此设官吏管理竹林,汉叫司竹丞,隋唐后叫司竹监。2000年,全县竹林面积约1.3万亩,主要分布在丹河灌区的许良、月山、磨头3个乡镇。主要竹种有斑竹5000余亩,筠竹5000多亩,甜竹、变竹、

罗汉竹等面积较小。

(图为博爱竹编)

 

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货,具有悠久的历史。曾被列入过贡品,供宫廷使用。民国三年(1914年),博爱竹器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博爱竹器种类很多,约有200多种,每种器具常集中在一二个村生产。知名的有:南道的竹篮,花园的竹筛,四沟的篦梳,下水磨的竹筷,中道的耙齿,许良的竹桌、竹椅,牛磨和皂角树的门帘等。2008年,清化竹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上庄姜

(图为清化姜)

 

(图为清化姜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图为清化姜制品)

 

上庄姜对外也称清化姜,是怀庆三辣之一,具有块大、丝细、色黄、味鲜、产量高、易储藏等特点,且既有食用价值又有药用价值。历史上,人们就制作出“糖晒伏姜”、“糖腌姜片”用来医治胃寒病。1993年,以上庄生姜为原料生产的“姜参蜜宝”饮品荣获首届“中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

上庄姜自晋朝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连年送往京城。2000年,全县种植面积约1500多亩,主要分布在月山镇上庄村、柏山镇下期城等村,生姜亩产可达2500公斤左右。2007年获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2008年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产品认证。上庄生姜及其制品姜酱、姜片、姜粉等,已成为博爱县重要的地标性产品,和博爱人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

2008年,“上庄姜种植与加工”技术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柏山缸

(图为柏山缸制作)

 

柏山镇柏山村陶缸生产历史悠久。相传,元代柏山村以生产白瓷闻名。到了明朝万历六年(1579年),柏山村许同泰从山西阳城请来工匠,开始生产陶缸,因产品色泽艳丽、质量上乘而颇为抢手,烧制白瓷的工匠纷纷改烧陶缸,不愿意改烧陶缸的白瓷工匠大都远走景德镇,继续从事白瓷生产。刚开始,柏山村只有缸窑3家,10盘轮(一盘轮为一个生产单元,一般由3个人组成,1个做缸匠人、1个摇轮工人、1个和泥工人),技术不外传。清顺治五年(1648年),窑主张永仁为满足用户需求,开始雇佣工人,扩大生产,生产技术外传。到清嘉庆年间,柏山缸业发展初具规模,为提高技艺、保证质量、保持信誉,各窑主、工匠共同制定了四条规矩,对各类产品的规格大小、质地薄厚都作了明确规定,刻之于碑,相互监督,严格遵守。自此,柏山陶缸生产具备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全村缸窑发展到60多家,工人250余人,年产陶缸60万套,誉满全省。

民国期间,柏山村有缸窑120多家,180多盘轮,工匠700多人,年产值200多万元(旧币)。1938年日军侵占博爱后,绝大多数缸窑倒闭。1949年以后,柏山缸业开始恢复,1963年已有相当规模。改革开放后,柏山缸业迅猛发展,1983年有缸窑40多家,72盘轮。进入21世纪后,由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陶制品用量大幅萎缩,柏山缸业逐渐走向衰落。

柏山陶缸品种多样,主要有:缸、汌、盆、罐、坛、瓮、火口等,具有夏天盛水不臭,阴天储物不潮,储粮不霉,腌菜不回味,价格低廉,经久耐用等诸多优点,曾远销西北、华北10多个省区,深受群众欢迎。

2008年,柏山缸制作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柏山村一些上了年纪的制缸工匠正为此努力,想办法将这一古老技艺传承下去。

4、七方丝绸

(图为七方丝绸)

 

七方村丝织业历史悠久。清乾隆年间由山东周村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乾隆末年,几家生产规模较大的作坊和外地客商合资,成立专营商号,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和九月十五轩辕黄帝和蚕姑盛会,来自四川、湖广、苏杭、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等地的丝绸客商云集七方,七方丝绸声名远播,一度有“黄河流域小苏杭”之称。较大商号发展到60多家,饭店、粮行、商店等相关产业一片繁荣。民国初年,七方村丝织业极为兴旺,全村500多户1900多人全部从事丝织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加入丝织业,拥有大小织机900多台,雇佣长期工8800多人、短期工2万多人。主要产品有:绫、罗、绸、纱、刺绣、头网等100多种。

1930年后,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加之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剧,政治黑暗、兵匪祸乱,七方村丝织业遭受致命打击,全村仅剩下七八台织机勉强生产。1949年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七方村丝织业恢复发展,全县约有私人织机4000余台,主要生产小绸、缎、被面、澡巾布等产品。

2008年,七方丝绸织造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博爱纸扇

(图为博爱纸扇)

 

博爱县制扇业大致始于明末清初的清化三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抗战前,以三街为中心,发展纸扇作坊30多家,年产纸扇80多万把,销往山西、陕西、河北、天津等地。清化纸扇最早的产品叫老鸹扇,就是在一根棍上钉几根竹蔑,然后裱糊上纸,漆成黑色,画上花鸟图案,再用桐油或生漆封涂而成,因形似老鸹翅膀,所以叫老鸹扇。后从杭州等地引进了制作折叠纸扇技术,开始大量生产折叠纸扇。日军侵占博爱后,博爱县制扇业衰败。

1949年后,清化纸扇产量逐渐恢复,1950年产量达到25万把以上,1957年产量突破100万把,1958年达到110万把,销往全国各地。1965年后,因从湖南进货的竹箍采购困难,清化纸扇生产停滞,后转移到侯山村,用当地的竹子作扇箍,并派人到外地学习技术,改进制扇工艺,使博爱制扇业得以传承下来,侯山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制扇专业村,有纸扇加工专业户60多家,主要产品有工艺扇、礼品扇、广告扇等,远销韩国、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产量逐渐提高,声誉越来越好。

2008年,清化扇艺制作技艺被列入焦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清化传统竹扇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植物资源
    灌木树种主要有:酸枣、荆条、山皂角、野山榆、麻芥、黄栌、绣线菊等。
    乔木有栎类、黄连木、山楂、侧柏等。
    草植物主要有羊白草、黄背草、狗尾草、猪毛草、爬地龙、羊胡子草、蒿类等。
    乔木有:杨、柳、榆、槐、椿、枸、栎、苦楝、刺槐等。
    经济林有山楂、核桃、苹果、葡萄、桃李、梨等。
    药用植物有柴胡、防风、桔梗、天门冬、百合、连翘、白头翁、黄芪、蒲公英、铁棍山药等。
    地被植物有青苔藓、地衣、地柏等。
    二、动物资源
    鸟类有山鸡、猫头鹰、乌鸦、麻雀、灰喜鹊、斑鸠、鸽子等。
    昆虫有木囊蛾、天牛、吉丁虫、尺蠖、金龟子、松梢螟、黄刺蛾、青刺蛾、大尾大蚕蛾、袋蛾、黄莲上峰、小豆目天蛾等百余种。
    兽类有野猪、草鹿、豹子、猕猴、黄羊、狼、野兔、狐狸、獾、松鼠及各类家养牲畜。

三、土地资源现状

截止2015年底,全县耕地保有量17331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517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656.1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677.2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87.78公顷;园地196.94公顷,林地8280.6公顷;草地4696.36公顷,其它用地859.53公顷。

四、矿产资源现状

博爱县地区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耐火粘土、陶瓷土、砖瓦用粘土、铁矿、硫铁矿、石灰岩(含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大理石、方解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建筑用砂、地下水、锂、镓、钛15种矿产。

截至2016年底,全县累计发现矿床10处,其中探明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8处。勘查矿种有铁矿、硫铁矿、耐火粘土、水泥灰岩等。

查明资源储量的主要矿种有耐火粘土、水泥灰岩、铁矿、硫铁矿4种矿产资源。其中水泥用灰岩42342.23千吨,主要分布在博爱县寨豁乡馒头山村、朱岭村一代;耐火粘土矿10866.24千吨,主要分布在寨豁乡南部和柏山镇北部,茶棚-西张庄-上桥沟一带,寨豁乡北部玄坛庙铁矿区也发现有伴生耐火粘土矿;铁矿12741千吨,主要分布在寨豁乡北部玄坛庙-老马岭一带、以及寨豁乡东南柏山镇西北大部分地区;硫铁矿6769.5千吨,主要分布在柏山村东北。

五、水资源

博爱县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主要有丹河与沁河两大过境河流以及大沙河、幸福河、勒马河、运粮河、南横河、北横河、南蒋沟、北蒋沟九大内涝河道。

沁河是流经博爱县的最大河流,属于黄河水系,由于受上游引水影响,来水量逐年减少,水源得不到保障。丹河属于黄河二级支流,在博爱县汇入沁河,水源主要来源于青天河水库的三姑泉,水质较好,适合人畜饮用。丹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9亿立方米。为了保障丹河的水源供给,1972年在月太铁路桥上游1公里处修建了青天河水库,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13平方公里,总库容207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726万立方米。

博爱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量为2.90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为1.616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2938亿立方米,重复量为2.8645亿立方米。博爱县地表水可利用量为0.775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39亿立方米,总计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1651亿立方米。据分析计算,博爱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平均年需2.273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生产占60%,中旱年需2.651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生产占70%。

【精心打造品质城市】(1)新城建设提质加速。编制完成高铁新城控制性详规及城市设计方案和太焦高铁(博爱段)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方案。站前广场项目完成广场铺装和路灯安装。(2)基础配套持续巩固。投资2500余万元,完成月山路北段、中光路等5条市政道路建设。完成中山路、发展大道等4条城区道路微光智能路灯改造,静脉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年内并网发电。争取道路重建项目19个总投资1亿元,位列全市第二。(3)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城市交通、经营秩序更加规范,文明行为处处体现,建城区绿化1132.7公顷,人均12.52平方米。完成1900万元的21个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7.3万平方米。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1)写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投资6404.9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77个,脱贫享受政策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4万元,“三类人群”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04万元。(2)画出人居环境美丽新蓝图。投入资金1250.2万元推进官庄、西张赶等12个精品村村容村貌提升,完成300户农房抗震改造加固和381户村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拆除乱占耕地建房违建125宗。金城乡成为省级“美丽小镇”,并成功创建8个省“千万工程”示范村,900户“五美庭院”。钟庄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南道村入选省乡风文明典型村。完成博晋路、岩鑫路等道路工程;西部旅游环线正在建设,荣获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3)唱响产业发展协奏曲。实施总投资1.8亿元蔬菜肉牛省级产业园和总投资1272.9万元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培育壮大农业特色品牌,特色农业年产值达到60亿元。

【做大现代服务业】投资2.02亿元实施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获批“四钻景区”。探花庄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完成“博爱七贤”公共品牌的注册,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顺利通过商务部的中期评估。京东云仓、圆通焦作转运中心等12家物流企业入驻我县。被省商务厅评为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县。

【持之以恒促创新】(1)创新机制体制。印发保障企业权益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和重点项目建设审批代办服务实施方案,提升营商环境。投融资中心累计融资14.8亿元,缴税2058万元。成立博联实业公司,实施产业孵化园4万平方米标准工业厂房建设。(2)强化“三大改造”。17个“三大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汇百川公司年产3000吨高档精品纱生产线扩建等9个项目建成投运,英利特公司年产10万套变速箱壳体技改等8个项目持续推进。(3)助推科技创新。金鑫恒拓、馨之源等3家企业被命名为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开源被认定为河南省2021年制造业重点培育头雁企业;1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

【坚定不移惠民生】全年民生投入17.4亿元,占财政支出82%。城镇新增就业岗位6496个,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4%以内。城乡低保月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377元。新增1所公办幼儿园,普惠覆盖率达80.5%。清北名校持续录取,荣获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全面完成光智中学科技楼、报告厅和新华小学综合教学楼项目、清化镇中心学校小学部综合教学楼项目,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一期竣工。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人民医院被授予“脑卒中CEA技术推广项目定点医院”,妇幼保健院成为二级甲等医院,金城医养中心获省级“敬老文明号”称号;清化镇、张茹集卫生院中医馆获“省级示范馆”称号。PM2.5、PM10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农产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确保信访形势平稳可控。深化平安博爱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行政区划
  • 主办:博爱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地址:博爱县中山路509号 邮箱:baxxxzx@126.com
  • 豫ICP备13000355号-1 豫公网安备 41082202410823号 网站标识码4108220001